历史沿革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沿海开放城市沧州市,是河北省教育厅直属的一所综合性工科高等专科学校。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河北省水利厅在天津建立的河北水利土木学校,是当时华北地区最早建立的一所水利学校。1955年更名为"河北省天津水利学校"。1958年,迁往保定市,并升格为高等学校,校名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1960年改称为"河北水利学院"。1966年,迁往石家庄平山县岗南水库,校名改称为"河北水利工读专科学校"。1970年经河北省批准,学校迁往沧州市,定名为"河北水利专科学校"。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改为现名"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科研成果学校坚持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服务社会。近几年,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科研课题150余项,其中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9项,市级奖励3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300余部,公开发表教研和科研学术论文230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7项,2名教师获沧州市第五届青年科技进步奖。学校坚持“立足河北,面向全国,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把培养水利、电力、建筑、市政、自动化、交通、计算机、财经等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学校办学的优势和定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的道路,形成了以全日制高职高专教育为主,集成人教育、岗位培训、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办学格局,成为特色鲜明,质量较高,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良性互动的高等院校。学术资源学校占地680余亩,教育教学设备先进,设施齐全,条件优良。图书馆拥有现代化的图书管理系统,馆藏文献57万余册。校园网采用CISCO、SUN和HP的产品,通过2兆光纤与河北教育科研网连接,通过100兆光纤与公网连接,开通了E-MAIL、DNS、WWW、FTP等网络服务,构建了覆盖全校的现代化教学平台与信息交流平台。拥有教学用计算机1300余台,语音室2个,现代化多媒体教室35个。建立了覆盖所设专业、软硬件配套的45个实验实训基地(室),其中,电子电工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为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获中央专项资金支持。为适应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学校逐步建立起一批具有真实职业环境或仿真环境的实验实训基地,较好地满足了各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现已建有83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了产学研结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校企双赢。固定资产总值8073.12万元,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2009.99万元。有教学用计算机1073台,语音室2个,现代化多媒体教室11个,实验室、展演室32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14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24个。图书馆拥有现代化的图书管理系统,馆藏文献517213册。为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学校在继续改造、完善旧校区教学、科研设施的基础上,在沧州市运河区征地550亩,建设新校区。2013年5月15日至5月18日,学校新校区一期工程搬迁工作全面完成。此次搬迁涉及计算机系、经贸系、水利系(12级)及学生处、教务处等部分职能处室,有1100余名学生迁入新校区。专业师资经过54年的建设与发展,该校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多门类、多专业的高等专科学校,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声誉及影响力。共设有水利工程系、交通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电气自动化系、电力工程系、计算机系、经济贸易系七个系。有教职工461人,其中专任教师303人,高职教师127人,博士及硕士研究生106人,"双师型"教师118人,外聘教授、副教授120人。学校现开设专业35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河北省同类院校唯一所设专业5个。学校立足河北,面向全国,现向辽宁、天津、黑龙江、河南、山东、山西、湖北等多省市招生。2006年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4863人,另有函授、二科研成果学校牢固树立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学管理严谨,校风淳朴,培养目标明确,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17765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各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及社会的普遍赞誉。近几年的新生录取报到率与毕业生就业率均在我省位于前列。学校在党的建设、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社会实践等方面获得多种荣誉称号,受到各级主管部门的表彰。学校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教学质量、科研水平较高,学术风气浓厚。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10项,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15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发表论文764篇,出版教材、专著187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培养合格人才做出了较大贡献。学历、合办本科等成人教育在校生1341人。校园环境学校主要培养三年制大学专科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6000余人,函授、夜大等各类成人教育在校生3000余人,在籍学生总数已达到了9000余人。学校有教职工453人,其中专任教师203人,内有教授16人,副教授69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2人,中青年教师中有硕士、博士学位的42人。学校占地130亩,校舍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用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1200余万元,各类藏书21余万册。学校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学管理严谨,校风淳厚,培养目标明确,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各届学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签约率一直居全省同类院校前茅。学校坚持走产、学、研三结合之路,教学质量、科研水平较高,学术风气浓厚?,承担国家、省部级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以及开发研究等相关科研课题。"九五"期间,学校共承担课题87项,由16项成果通过专家鉴定,其中,国际先进6项,国内领先9项,国内先进1项,鉴定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沧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5项成果被授予国家专利,7项成果转化。发表论文615篇,出版教材、专著63部。院系概况学校现设水利工程系、电气自动化系、交通工程系、电力工程系、土木工程系、计算机系、经济贸易系、基础部和马列教学部七系二部,设置专业37个,其中,市政工程专业被教育部定为国家级有特色专业,供用电技术专业被定为国家级示范专业,水利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水利部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00余人,其中副高职以上140余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100余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2人,河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河北省优秀教师8人,河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市级以上各类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人,沧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教师1人。学校面向河北、河南、黑龙江、陕西、山西、辽宁、湖北、安徽、山东、天津等多省市招生,全日制普通在校生6000余人,函授、夜大等各类成人教育在校生1000余人。校园文化学校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学管理严谨,培养目标明确,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强,历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校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声誉及影响力,先后被上级部门授予“河北省党的建设工作先进高校”、“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就业指导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安全防范先进单位”、“河北省安全文明校园”“社会实践先进高校”、“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集体”,并多次被沧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沧州市文明单位”、“沧州市绿化先进单位”等称号。2006年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校徽校训校徽:设计形象为同心圆型,彰显了师生员工同心同德的美好和谐景象,中间主图案为仿人体形状的“工”字变形,说明学校始终以人为本,水墨体的设计和水墨绿的运用又融入了“水”的元素,既体现学校“老水专”的历史,又展现了“工专”的特色,图案又似“凤凰双飞”造型,寄托着学校今后展翅腾飞的美好祈愿。主图下面写有“1952”的建校时间,体现了学校悠久的历史传统。外圆上分别用中英双语书写学校名称,具有现代特色。校训:“勤奋、求是、创新、笃行”代表了学校一直秉承的优良校风,又是每个人在新时期不断自勉、奋力前进的座右铭。